您當前的位置: 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 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
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
來源:高頻焊機|中頻熔煉爐|熔銅爐|高頻淬火機 瀏覽:5,211 views 發布時間:2018-05-17
眾所周知,感應淬火時的頻率選擇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不同的電流頻率,將在零件中產生不同的透入深度,在隨后的淬火中可獲得到不同深度的硬化層。
高頻(中頻)電流有個重要的特性叫表面效應,即隨著電流頻率的提高,高密度的感應電流,更趨向零件表面。頻率越高,表面電流密度越大,電流透入深度越小。頻率越低,電流透入深度越大。
對于鋼制實心圓柱形零件而言,電流透入深度Δ一般用式(1)進行計算
式中:ρ——鋼的電阻率,20℃的鋼ρ≈10-5Ω·cm;800℃的鋼ρ≈10-4Ω·cm;
μ——鋼的磁導率,20℃的鋼μ≈100;800℃的鋼 μ≈1;
f——電流頻率,Hz。
感應淬火一般是零件的表面層淬火,硬化層Ds與電流透入深度有密切關系,特別是熱態電流透入深度。于是我們更為關注當零件表面層達到800℃時的電流透入深度,這個深度被稱為熱態電流透入深度,用Δ800℃表示。達到800℃以上的表面層,在隨后冷卻中有相當的深度就是淬火層,但因為感應加熱速度很快,相變點隨之提高,因此不是達到800℃的層深都能轉變為淬火層。各種頻率的Δ800℃直接影響工件的加熱方式、淬火質量和感應器設計。
對于鋼制零件而言,表面層達到800℃時 ρ和μ已是定值,于是我們可以將式(l)整理、簡化成為式(2)的形式,并可以直接計算各種頻率的熱態電流透入深度Δ800℃,列于表1。
那么硬化層Ds與熱態電流透入深度Δ800℃應該是什么關系呢?作者根據多年的專業工作經驗,認為保持式(3)的關系為最好。這種關系能使加熱時間縮短、生產效率提高、淬火質量良好(表面硬度高、壓縮殘余應力大、淬火過渡層?。?。這種加熱方式稱為透入式加熱方式,即硬化層小于熱態電流透入深度。
Ds?≈△800℃/2????????? (3)
圓柱形零件表面淬火時,硬化層Ds與頻率f 之間的關系還可用下面的公式計算:
最高頻率 ?fmax<0000/DS2?? ? ?(4)???
最低頻率???fmin>15000/DS2??? ??(5)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最佳頻率?? f≈60000/DS2????????(6)?
式中DS?——硬化層深度(mm)。
利用公式(4)、(5)、?(6)??我們可以算出不同硬化層深度所需要的電流頻率,并列入表2 。研究表2可知,為獲得某一種深度的硬化層,可用的頻率范圍實際是很寛的。感應加熱表面淬火,頻率的選擇是重要的,但還應該說明功率密度(比功率)、加熱時間(或掃描淬火的速度)等參數的選擇也是重要的。在選擇電流頻率以后,只有功率密度和加熱時間(或掃描淬火的速度)兩項都較為合適的情況下,才能得到滿意的硬化層。
圓柱形零件在選擇電流頻率時,還應該考慮到零件直徑的影響。一般說來零件直徑越大,硬化層越深,所需頻率越低。俄國學者研究:當熱態電流透入深度小于或等于零件直徑的10%時,感應加熱效率最高,最高者可達到80%;當熱態電流透入深度達到零件直徑的30%時,感應加熱效率下降到70%。根據我們的經驗,表面淬火的零件直徑與電流頻率之間有如下關系,見表3。
在頻率的選擇中還存在兩個概念:
當Ds<Δ800℃ 稱為透入式加熱
當Ds>Δ800℃ 稱為傳導式加熱
兩種加熱方式有很大的不同,見表5
頻率選擇盡管重要,但熱處理廠因為設備品種有限,不能認真進行頻率選擇。往往用一臺電子管高頻設備(頻率150~300kHz)應對多種零件,自然有一些零件的感應加熱是以傳導方式進行的。例如某種小軸直徑40mm、硬化區長度50mm,小軸硬化層分別為2、3、4、5mm。分別利用300kHz高頻和2kHz中頻進行淬火,其結果列于表6。
研究表6可知,利用300kHz高頻淬火,加熱方式是傳導方式加熱,它造成零件表面有較高的過熱度,它與透入式加熱的中頻淬火相比,加熱時間是后者的3.6~5.4倍,消耗電能是后者的1.3~1.5倍??梢娡溉胧礁袘訜崾歉咝Ч澞艿募訜岱椒?。
我國感應加熱技術水平已有很大地提高。目前國際上應用的幾種先進的固態變頻電源,SCR、IGBT、MOSFET國內都能生產,而且性能很好,完全可以取代外國產品。這幾種電源的負載適應性和頻率適應性都是先進的,廠家可以根據用戶零件的感應淬火技術要求,設計制造出符合透入式加熱的感應淬火設備。
實心鋼制零件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,因適用的頻率范圍很寬,選擇時稍有馬虎尚無大礙,零件總之是可以做出來。但下面介紹的薄壁筒狀零件兩面淬火的情況,如果頻率選擇不合適,零件是做不出來的。
圖1所示是一種名為三角法蘭的汽車零件,它的花鍵內孔直徑23mm,齒根圓直徑25mm,外圓柱面直徑35mm(壁厚最薄處5mm)。內外表面感應淬火:表面硬度為55~63HRC、硬化層深度為0.5~3.0mm。
感應淬火順序考慮:花鍵內孔先淬火,外圓柱面后淬火。薄壁筒狀零件兩面淬火時,必須要考慮的是第二次淬火時對第一次淬火的影響,即第二次淬火加熱不能使第一次淬火的硬化層發生回火作用。內孔感應加熱效率低,有較多的熱量向外傳導,對外圓柱面的熱影響大,如果外圓柱面尚未淬火,這些熱影響無關緊要。外圓柱面的感應加熱,利用圓環效應,加熱效率高。但其頻率選擇也要審慎,如果頻率選擇稍低,就會使先期淬火的花鍵內孔硬化層發生回火作用。
第一輪感應淬火工藝試驗
頻率選擇:參照表2和表4(均為實心鋼制零件選頻表),設Ds=1.3,表2顯示頻率可選27kHz、表4顯示頻率可選20kHz。
我們選用f=26kHz,其Δ800℃=3.10。先花鍵內孔掃描淬火,后外圓柱面掃描淬火,工藝參數及淬火結果見表7。
研究表7可以發現,圓柱面的淬火加熱時由于熱量內傳,對花鍵內孔的硬化層有了明顯地回火作用,花鍵內孔硬化層的硬度大幅度降低。從熱處理手冊可以查得,花鍵內孔硬化層的回火溫度大約300℃左右。圖1是內孔淬火完成后,原來白亮的圓柱面呈現出藍色,內孔加熱時熱量向外傳導,使圓柱面升溫情況可見一斑。
第二輪感應淬火工藝試驗
花鍵內孔先掃描淬火,選f=97kHz,Δ800℃?=1.6;圓柱面后掃描淬火,選f=84kHz??Δ800℃=1.73;工藝參數及淬火結果見表8。
根據兩次工藝試驗的數據,我們可以設想圓柱面在兩種頻率淬火加熱時,零件截面上的溫度分布情況,見圖3。圖中橫坐標0處即為圓柱面,橫坐標5處即為花鍵底徑。
結語
(1)頻率的選擇是重要的,通過簡單表格就可以查得鋼制圓柱形零件的適用頻率。
(2)感應淬火加熱有兩種加熱方式,人們應該追求透入式加熱方式,這是一種節能高效地加熱方式。
(3)薄壁筒狀零件兩面淬火時,頻率選擇必須審慎,一定要防止第二次淬火加熱時對第一次淬火硬化層回的火作用。
上一篇: “廣東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展&廣東機床展&廣東自動化展”碩果磊磊
下一篇: 偉迪生WDSCG-20超高頻感應加熱設備